
城建公司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發布時間:
2021-11-08 00:00
來源:
今年3月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市國有企業按照要求進行人事檔案整理和審查
長沙經開區城建公司積極響應號召于今年6月份正式啟動該項工作經過四個多月的努力目前該項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本次人事檔案專項審查工作,城建公司共有51名必審人員由公司自行負責審核認定。分前期摸底、檔案調入、檔案清理、材料審核、審核登記、材料補充、組織認定、問題處理、材料歸檔、總結報告等10個步驟進行。
張碧瑋是城建公司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崗的工作人員,也是公司這次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的主要經辦人。在她看來,這項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于人員的“三齡兩歷”認定上。
“在沒有接觸檔案專審工作前,我以為每個人的年齡就是以身份證上的出生年月為準。但人事檔案審核的年齡不是這么認定的。”
原來,人事檔案審核中“出生年月”的認定要遵循多項原則。首先是公平公正原則,然后是“最先最早”原則(即以檔案中存在的形成時間最早材料記錄的出生年月作為認定依據),再者是“填大認大”原則(如為了入學、入黨、入伍或考試加分等情況將出生年月填大,那么就要以填大的年齡為準)。
“我遇到過一個人的檔案材料,有4個不同的出生年月。4個時間的間隔有大有小。”張碧瑋說。
為了能對這位同事的出生年月進行準確認定,張碧瑋認真翻閱該同事的檔案材料,從中尋找線索。經過仔細推敲,發現其中2個出生年月的時間間隔較小,且該同事的檔案材料中,填寫這兩個時間的材料數量也比較多。同時,想到我國有“陰歷”和“陽歷”之分,她將這兩個時間進行了推算,發現在陰歷和陽歷上也基本能對上。在遵循“公平公正”、“填大認大”等年齡認定原則的前提下,張碧瑋又咨詢了那名同事,證實了另外2個時間的材料均不是他本人填寫,很有可能是當時的工作人員的失誤。
“我覺得這項工作和考古、偵探比較類似。因為人事檔案分為十大類,每大類又分成幾個到十幾個不等的子類。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就要不斷地來回翻閱檔案中所有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推敲。同時還要詢問本人實際情況,再進行查證。”張碧瑋說。今年8月下旬,張碧瑋被借調至其他單位上班,但她依舊沒有松懈城建公司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她說:“因為白天要在借調單位上班,公司的工作就只能晚上加班完成。最近又接到了上級部門要求提前完成審核工作的通知,任務更加緊張,每天基本都要到8、9點才能到家。”
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人員和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城建公司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作中檔案調入困難、材料零亂及缺失嚴重、審核工作量大、任務重等困難被一一攻破。
目前已完成前期摸底、檔案調入、材料整理以及必審人員檔案的初審工作和10余人檔案的復審工作,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復審和組織認定工作,整個工作預計在12月份完成。